《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时间:2024-04-18 06:15:13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1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指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提起学困生,每位老师都有说不完的辛酸,我也是如此。我们班有一个男孩,特别能说,会说,可就是记不住。每次的课堂提问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可一到默写和做题就原形毕现了。为了提高成绩,我利用课间、课下进行辅导,但一直成效不大。辅导时他看不了多久,注意力就分散了。我也很无奈。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深受触动。当孩子学习困难时,不要靠补课,而要靠阅读。补课只是弥补了教材中没有理解的内容,而阅读不仅可以丰厚孩子的文化积淀,提升语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点燃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智力。学习较差的孩子从喜爱的书籍入手,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

其实细细分析,是他没有对语文书产生兴趣,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于是最近给他推荐了《淘气包马小跳》,他正看得津津有味。虽然每天只能坚持看几页,至少坐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能够精神集中。我会督促他继续阅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他能转变为自己主动看书。

阅读,带给我思考;阅读,带给他转变。希望在阅读中,我们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2

"后进生“是”最难啃得破骨头”,是呀,后进生就像是那班级中不协调的音符,但有是每个老师每学期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有的后进生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简单的aoeiu就是不认识,三四岁孩子都知道2比1多,他就是说不起来。老师交得是浑身冒汗,头晕脑胀,口干舌燥.....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目瞪口呆,一窍不通......老师气得火冒三丈,恨铁不成钢呀! 有的视乎,真是教成人结成怨。

后进生也分能分门别类。有天生智力愚笨的,自己想学但学不进的;有天资聪明但不用心的。

记得刚开学教拼音时,我班有五六个学生对拼音是一窍通。我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找来了家长,和他们一起分析了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果然,几个星期后,这几个孩子的拼音读得是顶呱呱的,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苏霍姆林斯基说,“转变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现在的孩子不知是怎么了,我尽量让我的课变得生动有趣,我想用很多有趣的故事吸引他们,但是,很多孩子在我的努力下还是照样分神,做小动作,自言自语,叽叽喳喳......有的孩子竟然在我的故事中睡着了。我上阅读汇报交流课和作文课时发现,孩子们看动画片时是两眼圆瞪,坐得端端正正,思想高度集中,时不时还会发出会心的笑。我并不出众的语言不能打动他们,我终于找到了原因。

所以,接下来我要解决的事就是,如何让学生爱阅读像爱动画片一样。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3

的确,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对于后进生来说,更需要通过阅读来滋养与提高。下面我就《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说说自己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和科学定义的。应当让这些学生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求知,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他们所读的书籍,在他们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千百次的观察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读到这里,不由地让我想起班上的那些学困生,确实他的学习越困难,那么他在学习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如果能够更多地阅读,让阅读教给他思考,让思考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让书籍激发起来他的活的思想,那他就不会后进。会思考的学生,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因此阅读是激发思维觉醒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由此我想如果能培养后进生的阅读兴趣,孩子们的学习就更容易了。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们变得更聪明能干,必须多阅读!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4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位老师不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师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记了,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的教材之后,三、四个星期进行巩固性练习。”我们的班中也有这样的“后进生”,而且还不止一个,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年段的升高,我们还在不断地“制造”着这样的“后进生”,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以“年级升高了,知识难了,出现后进生是正常的。”这样的话来自我安慰,并不断地给这些学生补课,把知识上的缺陷补过来,让他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我们老师也好,这些学生也好,往往旧知识没有补过来,新知识又掌握不了,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的高超之处,在于: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确实,从实践中我们也深有体会,能靠补课把“后进生”“补”回来的学生潦潦无几。因为,“补”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像西药与中药一样。西药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治愈,就得用中药调理。因此,靠补课想把“后进生”补成“好学生”是相当困难的,我们要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寻找他们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方能医好他的“病”。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后,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对于学生我们应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在这里,我非常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转变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而不是用大量的时间为其补课,教师应教会他们阅读和思考。因为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应当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教给他自觉阅读的方法,引起他自觉思考的意识,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要妄想速成,短时间见成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教育他们,只有这样,转变后进生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