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读后感

时间:2024-04-28 21:27:13
《酥油》读后感

《酥油》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酥油》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酥油》读后感1

酥油一样的女子,有着酥油的精炼和酥油的光亮。那些明亮的孩子,是她的希望;那个渐行渐远的青年,是她结愁的牵挂。寻找“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是她此生的心愿……

她,是小说《酥油》里的女主人公,梅朵。她亦是一直以义工身份支教在西藏的女作者,江觉迟的真实化身。梅朵,藏语是花朵。这美意的名字,是一见多情的他为她起的。而她为他起的名字是月光。于是,汉地女子梅朵和藏地青年月光,携手走进了慈悯的多农喇嘛铺展的画卷中,从事草原孤儿学校的创建工作,并由此经历着那些雪域高原上的奇丽景观,奇异人情,和沉重的背负。

神秘的麦麦草原上,有茂盛无尽头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有炎夏里也戴着白莲花苞般的巨大雪冠,有顺着冰川披挂下来的冷杉、云杉、高山杜鹃。虽然美丽着你的眼眸,但其中更隐藏着无尽的杀机。怪僻的丛莽雪窟里,有行人要走的路,更有要你性命的野猪家族;诡异的雪崩夹着泥石流,切割埋覆着山林,排山倒海要淹没奔命的路人;还有阴冥的灵异与人如影相随,要堕你入深暗的洞穴,任你孤独在绝望中。

在这样险象环生的路途中,他们却要去草原腹地,寻回一个个散落的孤儿。此举已经不易,竟还要遭遇重重人事的阻挠。

顶礼膜拜着菩萨的益西夫人,亦即月光的舅妈,雍容华贵高高在上,奴役着孤儿阿嘎不放手。因走上歧途而遭遇唾弃的阿芷,想回头却悔之晚矣,留下小阿妹在空空念数着三万八千遍的经语。多情而愚昧的翁姆女人,生养了一群私生子而犹未已,一边盲目阻止有音乐天分的大儿子进学校,一边却虔诚地送他到寺里做喇嘛……一段段痛楚和遗恨,反复在噬咬着支教老师梅朵的心,让她感觉到任重而道远。

还有,衣食无着落,做学校的碉楼几近坍塌在暴雪中,全力扶持学校的多农喇嘛突然离世,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然而,梅朵们在坚守,在孤儿青年班哲和月光父母的帮助下,咬牙坚守着,他们是草原上点亮酥油灯,照亮草原人前途和命运的人。

在复杂艰难中,又收获着爱情:学生对老师的不断依赖眷恋之情,草原朴实牧民对梅朵奉若菩萨的信任与感激之情,若隐若现却如酥油灯盏的火苗,一直跳跃不息的梅朵月光暗恋之情,都叫人心生温暖,希望无尽。

可是,地域的差异,文化的不同,信仰的迥异,也让梅朵遭遇着身体疾患的重荷,遭遇着孰是孰非的信仰纠结,遭遇着二十五个孤儿学生的未来可能全部入寺出家的无奈。当回到平原城市历经三年磨难急筹经费的梅朵,再回草原,寻找苦苦等待在青稞地的月光时,却惊愕地获知,为了祈祷久无音信的梅朵平安,月光永远遁入空门!巨大的哀伤和孤独,淹没了柔弱的汉地女子梅朵!不仅是个人得失的哀伤,更哀伤于从父亲妹妹手里接过的重托,没有承接稳当,有负于活佛,有负于草原孤儿,有负于蓝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幸而已谋得多方赞助可以重建学校,幸而还有默默相守相扶的月光好友班哲,幸而梅朵心中的酥油火苗一直未息……神圣的使命要怎样折磨这位汉族女教师才善罢甘休!

本可在平原城市里,凭借学历能力,谋得一份白领金领的工作,行有车,居有屋,食有整桌美味,聚有满座宾朋。却偏偏多年来,义无反顾地奔波在平原高原间,折耗着青春生命的本金。是为义务,为信仰,为承诺,为一份宿缘,故更真挚,更倔强,更肃穆庄严。

阅毕全书,顿生觉悟:坐在宁静的屋宇下,是奢侈;品尝一杯咖啡,是愧疚;拥挤在公交车上,是团聚……于是,想去做一回汉地女子梅朵——不,是女作者江觉迟——所呼唤的“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因为一盏盏酥油灯点燃之际,吉国天光,不就照亮了我们的大草原了么?

《酥油》,是一首女人或者女教师,对雪域高原的赤情热恋之歌。

《酥油》读后感2

“点起一支迷香,我要说一个迷香一样的故事”。在作者的化身梅朵的娓娓道来中,一个一个故事依次铺在我面前,最终酝酿成泪水从心底一路蔓延到眼角。故事在一场悲哀的无言中落幕了,这个酥油女子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留在高原上,但她希望找到可以点亮下一盏酥油灯的人。

看完书的那一刻,觉得用任何语言来表达我的心情都是贫乏的。充满热情地帮助草原上孤儿的汉族女子梅朵,善良支持梅朵工作又有着虔诚信仰的藏族青年月光,好心的班哲和喇嘛,那些可怜的孤儿还有草原上的人们,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那些关于爱,关于信仰的故事,让我突然觉得自己渺小、世俗。那是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他们的生活一般人无法忍受,他们安于现状,认为目前的一切都是佛祖的心意。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来了一个现代人,她被形容成梅朵(藏语“花”),她来这里帮助孤儿,希望他们可以学文化,可以更好地生活。月光则一直陪在她身边,支持她、帮助她。如果他的信仰稍微轻一点,他们一定在那片天堂过着美好的生活。但正如梅朵自己所说,“一个心中只有佛祖的人和一个他认为混沌的相信现在文明的人”,他们的相遇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

书中从一开始便充斥着浓厚的信仰,藏族人对佛无条件的信仰,不能用愚昧落后形容,因为毕竟那是他们的精神依托,比起现代人的虚华浮躁,他们是宁静的。但,事情的症结就在这里,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他们的信仰。苏拉的姐姐为了赎罪在转经时饿死自己,那个有着画画天分的孩子因为相信大师可以治病而毁掉了自己的右手,还有月光,因为梅朵的一句誓言在梅朵出事后出家……对于高原上的他们来说,这样的事也许没什么稀奇,因为这一切都是佛祖的安排。可是,在我们看来,会用愚昧来形容吧。他们的信仰已经渗入骨髓,可以这么说,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前世赎罪或为下一代祈福,他们对佛祖从不怀疑,更不允许任何人质疑。这是怎样的信仰?我无法体会。但它的影响也许是深远的。记得其中有梅朵回到汉地治病的叙述——她竟然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与高原的日子相比,仿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而好友蒋央和湛清又与她是那么的不同了。

爱,一路铺开。梅朵与月光的爱,梅朵和月光对孤儿的爱,喇嘛、班哲他们对高原人的爱……爱情,友情,亲情,所有的爱都集中在这个故事里,成为一种大爱。有一种人他真的可以傻到这种程度,爱别人永远比自己多,仿佛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我很羡慕,可是我做不到。很久以前我也想过让穷苦的人都不再受苦,可是后来呢,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梦想,我的梦都是为了自己,我渐渐地向这个世界妥协,成了一个自私的人。看完这本书,我深感自己是渺小而卑琐的,愧疚像藤一样紧紧缠绕着我的心,让我不能心安理得地过现在安逸的生活。我不是没有爱,但我的爱都是自私的爱。梅朵与月光的结局虽然凄凉,但他们的爱延续了下去,他们对孩子们的爱,一寸寸地温暖着这些孤苦孩子的心。没有谁会拒绝爱,也没有爱是不能被延续的。梅朵回到城市治病时,蒋央和湛清的帮助,蒋央同事的捐助,都是无私的爱。我知道,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像 ……此处隐藏2752个字……>

品读这本书,让我看到另一个西藏。西藏不仅美丽,而且沉重,有着苦难的沉重,信仰的沉重,生命的沉重。一页页读下去,竟然发现心渐渐沉寂下来。难得有一本书,可以让我一个下午一页不想落、一刻不想停地看下去。是什么原因,让这本书这样的触动我呢?

我想,是它的真实。作者江觉迟在这样辽远的地方度过了五年,以亲身经历和六十万字的日记为原型,写出这本《酥油》。她并不是游客,不是为了享受风景、体会自由。她是为了心里的善和爱,选择只身踏上寻找孤儿的旅途。历经艰险,她寻找到了二十五位孤儿,为他们建立学校,教会他们读书,她却因为这份工作,染上了严重的疾病,最终回到了汉地,但她却一直挂念着,时不时重回高原。这份情,这份心,我想不是这短短60万字可以描述和记录的。虽然作者一再声明梅朵与月光的爱情是虚构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爱情小说,向读者道出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它的主题,是爱与信仰。这种爱,是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这种信仰,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这两个主题,都是触及灵魂的东西。在如今的浮华世界里,诱惑太多,浮躁难安,清远宁静太少,有如作者这样的纯粹与坚定便也鲜见了。

书中讲到了很多因自然灾害而流亡在草原上的孤儿,每一个孤儿都有一个苦难动人的故事。梅朵一个一个地把他们找到,通过文字,慢慢地将他们的身世呈现,她心疼着他们的稚嫩和懂事,教给他们现代文明的知识,教他们成长和爱。然而,当这些孩子在梅朵生命中变得不可缺少时,梅朵却因身体原因不得不回汉地疗养,而当她终于归来时,孩子们却都因了各种不得己的原因,再次散落天涯。当得让这些孩子接受梅朵的教育只是为了让他们出家时,梅朵惊讶又愤怒,但却被另一种更深沉的悲哀和沉重压住了——这是信仰差异造就的一种灵魂深处的负重,对于藏地的子民,那几乎是不可动摇的信仰。

书中有关西藏人们的宗教信仰没有太明显的描写,但是作者却在每个眼神、每次对白中展示出藏民对他们自己的文化和神所怀有的虔诚。然而,这些崇拜也残酷得让人生畏。梅朵和月光争论的根源,正是来自于两人在宗教和文化上的彼此不相让。对他们来说,信仰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所以,当梅朵一不小心触碰到宗教信仰问题,温和的月光会变得坚决执拗,让人无言以对。尽管他们的爱情纯净得如同《西边月亮》那首情歌,但信仰上的差异使得两人之间始终存在着难言的痛楚和无奈。

这种差异,成就了那美丽而绝望的结尾。当梅朵历尽艰难回到草原时,却看到自己深爱的男子已经为了她出家,归顺了心中的神。她泪眼朦胧地想追问,却看到他的眼神已经静若深水,他漠然地告诉她,我已经属于神,注定用一生苦行祭奠你。两人再次相遇的眼神,仿佛远方一声长长的叹息,我突然明白了这种信仰差异的深刻与无奈。

有人说,梅朵所做的努力终究是无力而短浅的,不如多多捐钱,给他们实际的物质改善。而且,没有在藏地成长起来的梅朵,对那里的宗教是没资格在内心评论和质疑的。但无论如何,我想梅朵的坚持,足以证明她的热爱和虔诚。她愿意亲身到那里去,力所能及地去贡献和牺牲,这种勇气是少有的。

合上书,轻轻闭上眼睛,我突然觉得,那些遥远的地方,或许真的有一种魔力,身在那里,当你不经意抬头看到天空时,会让你感到某种触及灵魂的东西。作者说,希望通过这本书点亮下一盏掌着酥油灯的人,我觉得一定会有的。那些愿意付出爱,愿意坚持信仰的人,会来到这里,成为下一个梅朵,用生命谱写一段传奇。我也相信,这片美丽而苦难的土地,会因为有了更多的梅朵,而变得更加纯净,更靠近天堂。

《酥油》读后感6

很多时候会想,世界太大而自己太微小。一直很想去旅行,只为亲眼看到那些传说中美丽事物的耀眼光芒,只为真切地感受发生在遥远他乡的人间忧乐。就像,《酥油》的作者,江觉迟。

那是一个属于梅朵的美丽的故事。梅朵,一个普通的汉族女孩,为了继续完成妹妹阿玲和父亲的遗愿,只身一人来到西藏的一个无名草原。那里,天空清朗开阔,山顶白雪皑皑,草原青青莽莽、一望无际。只是,无法企盼的高度带来的不仅是令人窒息的美丽,更夹带着让人头痛欲裂的高原反应。而书中的梅朵带着老父亲的遗愿,千辛万苦来到深山草原,想要帮助那里的孤儿,想要传授他们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却不想,她这一去,就是永远。为了寻找那一个个的草原孩子,为了那斑驳残破的碉楼学校,为了给流离失所的孩子们一个小小的庇护所,这个弱小的女子,几乎倾尽所有。短短几年,她从一个纤细的汉族女孩变成了一个充满酥油味道的高原女子。在那里,梅朵遇到了藏族小伙子月光,月光是多农喇嘛派来帮助梅朵开展教学工作的当地草原男子。他们一起寻找草原孤儿,从一开始的一个到后来的二十五个。一路寻找,一路相伴,朝夕相对间,他们渐渐相爱。不管是遭遇泥石流,还是雪崩,他们始终不离不弃,共同经历生死。而这,不仅仅是爱情,混杂其中的,还有他们对草原的热爱,对孤儿的疼爱,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怀揣着他们的共同梦想——让草原上的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念书,梅朵和月光以及那些他们一个一个从深山草原里寻找出来的孩子在高原上相依为命,过了一天又一天。然而,稀薄的空气,寒冷的气温,梅朵的身体终于还是支撑不住了,胃病、贫血、吐血……贫病交加中,梅朵也从曾经的如花美眷变成一个百病缠身的虚弱女子。月光恪信宗教的力量,可是从活佛那里祈求来的“神药”却救不了梅朵的身体。梅朵终究没能实现她的梦想,面对深邃的雪域高原,面对强大的宗教信仰,渺小的梅朵是那么无助,那么渺小,那么孤独和寂寞,甚至到最后连最心爱的恋人也最后出了家,将他抛弃。但一直到最后,她始终在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无怨无悔……

合上这本书,我竟发现自己早已是泪流满面,想起山区的那些孩子们,那样破旧的教室,那样艰苦的环境,但他们的眼中流露出的却是对知识的渴望。那灼热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多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安慰,可是合上书本,我却发现,原来我也是这样的渺小无力,不知道该如何做起,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个故事太沉重,像一块大石头重重的压在我的心头。故事里,梅朵为了让草原孩子能上学,倾尽所有,而身边却有那么多伙伴厌学弃学;月光是那样的恪信着寺庙的力量,而现实里有些人,他们活在别人眼里的幸福之中,忙于生计,压抑着扭曲的灵魂,早已忘却了曾经的信仰。

合上书的刹那,我真希望我就是作者,不让结局那么悲怆凄凉,不让梅朵倒下去。或者,我希望我能变成梅朵,做一个贫困山区的教师,帮助她完成未尽的夙愿。然而,我深深的明白,这样一个教师意味着什么。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天,我想,我也会像梅朵一样,远离舒适优越的生活,但是我想我会收获孩子们得到知识后的快乐目光。或许,我也会生活得很艰难,但一想到我能够像梅朵一样带给他们追求自由的梦想,让他们借助知识的力量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光彩,我会欣慰,会喜悦,会充实!

现实之于梦想,梦想之于现实。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还有多少人仍然在为自己的梦想默默地坚持着,又有多少人迫于现实的压力开始改变自己的梦想,甚至,抛弃自己的梦想。我想,我要做那个小小的梅朵,为了梦想,用双手轻轻点亮心中的那盏酥油灯,小心地护着它,爱着它,让它在这现实的人世间散发出那最为美丽动人的光辉!

《《酥油》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