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未曾有》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得未曾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得未曾有》读后感1
(一)走进书名
还记得两年前,在新华书店,把这本书看了又看,不为别的——书本名字我读不准,读不好。“得未曾有”,字字易懂,排列组合起来却暗含深意。从得到之前,都没有真正拥有过。从来没有过。是这样吗?什么他从未曾拥有过?为何如是说?翻开书的扉页,写着“得未曾有,心净踊跃——佛经”。得到了未曾拥有的,心灵洗净,欢欣喜乐。我心里一遍遍默默诵读着这短小精悍的句子,体会着里面可能蕴藏的含义。
(二)走进作者
在看到作者——庆山。他或者她是谁?“著名作家,70年代出生,曾用笔名安妮宝贝。”原来是那个在网络上写小说散文红极一时的作家。她为何改名字?发生了什么?自序中她写道:“以现在的状态和心境,可以有一个新的名字。我选择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名字……如果你很早认识了我,也可以一直称呼我为“安妮”。它融化于“庆山”这个名字之中,已经得到了它的位置。”
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变化,没有一刻是固定不变的。每个时刻,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状态。“我们研究自己,最终是为了忘记自己”。
(三)走进作品
书中,写了庆山从20xx年开始的一段旅程,写下了她遇见的四个以前不认识的人。在旅途中放飞自己,放飞思想。认识不同的人,认识不同的自己。
旅行一类的书籍,曾是我的最爱,也许得益于三毛文章的开发吧。觉得能够把生活,不管酸甜苦辣,都能过得如诗一般的人,都是勇敢、独立,值得敬佩的人。
“爱作画,善于烹饪的厨子,拾花春酿,倡导他的饮食方式。”
他喜欢早起去市场找寻最新鲜的食材,为了获取一种符合心意的食材,连跑好几家集市。他告诉我们,用心对待食材,食材才会报以最本真最具诚意的味道予以馈赠。酷爱烹饪的他,也同样用最质朴的方式,热爱着生活。“快乐和享受不需要那么多,完全可以来自微小的事物。”“能把事情看的简单,也许就是禅。”他过着最简单最淳朴的生活,不依赖于物质,收获内心的愉悦。现在的都市人,几个能看得开,做得到?也许这些想法,得益于他坚持画画写字。“艺术可以提高心智,站立的角度和看事物的思维会因此不一样。”
能够获得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才是人生中最曼妙的.风景。
“摄影师回归故居,以作品系列礼敬故乡和大自然。”
摄影师不善言语,但喜欢表达自己。在自己的摄影作品上,毛笔一挥,潇潇洒洒写下自己的感慨。也许不知道说什么,也许总说不透道不明,也许一说就变得世俗,但也得说点儿什么。他总想着把自己最质朴的情感掏空了,交于大家。他用心地观察着故乡、大自然,用心地生活着。“我试图在寻找的,也许是一种清晰而诚恳的自我表达。”他闭上的眼睛总能看到不一样的美景,他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心境,就能看到不同季节所释放的不同美。”是呀,只要你足够真诚,足够有耐心,沉下来,走进去,你就能感受到每个季节的每一阵风,都有着不一样的味道;你就能感受到每一个时刻的每一次呼吸,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摄影师,不是用眼睛在摄影,是用心。
“在无限的时空中,人的却不算什么。但表达自己,完成自己,这是生命度过的方式。”
云动,风过,蝉鸣,雨落。清新空气,轻柔微风,光影斑驳。海的蓝,草的绿,星点野花点缀其中。人的生命,其实,能够从与这些美好的自然之物互动中得到滋养。
“年轻的僧人,以诗歌以唐卡以修行以领悟,供奉信仰。”
小僧人很早就进了寺院系统学习佛经。他失去了青春吗?没有。小僧人热爱文学,喜欢音乐,打球、看电影,还很乐于表达,乐于分享。你想要过不同的生活吗?“感受一下没关系,但是不要伤害到自己和他人。”无时无刻的学习,大量的思考,一场又一场的辩论,会让人的心变大变得柔软。头脑的知识也许没有增加很多,但是心会变大,便沉稳。学习的过程,是禅修的过程,是了解人性的过程。“遇到了事情,会去思考最坏的结果,会去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不会在问题出现时,恐慌失常。”
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寻找自己觉得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并为之努力,这是对生命的负责。遇到困难,遇到痛苦的时候,要知道无常使得所有的事情不会长久。痛苦、困难不是固定的,出现了,去努力,就是在改变。发生了变数,事情会变化,感受也会变化。只有尝试了,直面它,破除它,才不会被它所控制。
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更多可能是在鉴别,在怀疑。听闻的要去思考,思考的要实修,更多的是要去验证。”“局限人的,是人的自己的思考和眼睛。”所以,换个角度,也许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思考到不一样的问题,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会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经历各种变迁,心守一事。”
这位老琴人,虽已年过八十,身体不如从前,但只要坐于琴前,正襟危坐,一拨一捻,都似在用尽生命最后一点力量去呈现艺术的伟大。那些固定的琴谱,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奏出不同滋味;不同的人,在不同时代,一会用不同风格演绎。“这是传承的力量。”琴中有太古音,古声可以说得上淡而无味。但是对于老琴人而言,“那本是一种高远的超脱的追求。”“琴弦振动的余音,试图触及到的,不过是自己的心。”记得每每坐在偌大的长沙音乐厅内,听到触动当时当地的我的心时,总会潸潸泪下。是啊,那余音是在帮我,帮我述说我此时的故事呀!那么懂我,又表达得那么真切。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却用旋律在替我述说。我想,奏乐之人,此时应该已经突破了“技”,更是在突破“心性的修行”了吧,如此,音乐便有了生命,有了分量。“这几乎是所有艺术表达的殊途同归。”
人与人的相遇和相会,是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一旦激发了,融化在一起,彼此相互滋养,彼此成长。我们尝试着了解、悦纳他人,也是在认知自己。其实,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与给予。所以,这世界散发着光和热。“每一个人的言行,生命存在的状态,都影响着这个世界的变化。”作为个体的我们,应该要去努力生活。在生活中,应该要去努力尝试,和实践。在尝试和实践中,应该要去思考和感悟人生。获得灵魂的升华。
《得未曾有》读后感2
《得未曾有》是在寒假里读的一本书,作者庆山,也就是之前我们所熟知的安妮宝贝。这是她改名后的第一本作品。书中记载了她从江南到甘肃遇见的四个不相识的人。爱作画且善于烹饪的厨子、回归农村的摄影师、年轻的僧人、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
他说:“我们研究自己,最终是为了忘记自己”
花竹和气,验人安乐。心寂境喧,万物森然。她说,安妮宝贝这个笔名随机而抽象“除了一个持有永久的女童式形象,别无深义。”这次改名,她并没有解释,但是当你读完这本书之后,或许会明白这个缘由。在时光的沉淀下,洗净浮华,还原最初的自己。人在成长,物质,情爱,得失,执念随时间流淌,渐渐变得稀薄而淡漠,景随人易,不复当初。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从今起,当称—庆山。
我认为庆山这本新书,突破了他一向从内向性书为主题的模式,走出了内心私我自我的小天地,不再用大段大段的独白和呓语,不再着力构建精致却封闭充满感官意象的心灵世界,她走进别人的生活,感受他人的人生哲学,站在一个记录者的角度,将自我色彩消融,讲述四个不相识的人的故事。
四位主人公不相识却又相似,身份不一,性格迥异。生活状态的泰然与简净,以心为准。在这个快速转动的世界中拣择出了自己信任与喜爱的方式去生活。并非信仰那么强大而庄重,但却传达出一种状态。
清明,简淡。坚守,持戒,以此明人辨性。她一直坚持如此,不受天下熙熙攘攘的尘世里栖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任光阴荏苒,万物致异。找到最想要坚持去做的那件事,从此寄云渡水,以心守一事,求定得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