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3-11-14 21:39:10
【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寒假里,我主要阅读的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在第一节,苏氏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书中也提到了教师的语言问题。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还是有它的道理的,不仅要多看书,还要把书中获得的启示用到实践中,那才是真正的看书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和大家不一样的是我的这本书是在网上买的。因为我感觉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的去读,去感悟,去学习,它很有必要成为我工作生活闲暇时的精神食粮。

拿到书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浏览了一遍。心里不由感慨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他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伟大、超前。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一个特别显著的建议,就是让我们多读书。首页的一段话就让我感慨颇深。“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她的知识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经常听课的时候,我就感慨,为什么优秀的老师的课总是那么的自然,幽默,得心应手。那是因为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最主要的是他们知识的渊博,才使得他们课堂上游刃有余。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提出‘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她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而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不能体验到自己的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喜欢进行脑力劳动。’可见,我们教师的知识量的重要性。

蔡校长一再告诫我们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是呀,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只有有了东西才能给学生倒出来。社会在不断地要求我们,我们就应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己。干一行爱一行。让读书、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充电自己,影响孩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再次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需要从很多方面修炼,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词:爱心、勤奋、创新。

做教师要有爱心,要爱教育事业,要爱每个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阳光灿烂。今年带毕业班,毕业班的孩子学习压力大,面对小升初的竞争孩子们在情绪上波动也很大,有时亢奋,有时低落,相对来说也很敏感,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我常常与他们谈心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他们帮助,也帮他们宽心。正是这种友爱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班的孩子能够更心平气和地面对学习的困难和压力,班集体也始终笼罩在和谐的氛围中。

作为教师,还要讲勤奋,首先勤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其次,在教学中要勤于思考,因为学生、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勤于反思是教师不断向上前进的阶梯。

“创新”——创就是做好教育的工作目标。教师在创造过程中学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把“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思考。如何 ……此处隐藏2081个字……p>《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越读越对他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

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因此,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读了《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后颇有感受。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我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爱生”作为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喜欢你,他就会在你的课上特别认真,换而言之就是能积极与你进行互动。这是学生的一种倾向,也是对教师爱生的反应,要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须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达对学生的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

二、教学形式要丰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运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如适时的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看录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主题活动,在有意无意中观察到主题的活动画面,在头脑中形成形象,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很有意思,培养了对语文课的情感。还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教具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范画、幻灯、实物等,让学生对对象有直观的印象。有时也可进行角色更换,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等。

三、要及时的肯定学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虽然多种多样,但成就动机无疑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机。学生了解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激励作用。成功了,学生在学习上会更有信心。热情了失败了,学生会看到不足,激发上进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因此我们应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结果,多运用“表扬”这种方式。对于学得不太好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吹毛求痴。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尽责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

幼儿老师每天面对着三十多个孩子的吵吵闹闹声,常常一天下来觉得身心疲惫,喉咙更是变得嘶哑,于是怎么让自己不累,轻松地来带着这些小家伙们学、玩自如,是我们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当看到《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样一段时,不禁让我有豁然开朗地感觉。

“常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寓教于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经验证明,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将要求和相关常规要领渗透在富有情趣的儿歌中更易让孩子接受,更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的确如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幼儿园里都会表现出自己个性的一面,如果老师一味以“不可以这样……”“不能做……”不如稍稍改变一下说法如幼儿走路时不妨说:“小小猫走路静悄悄,不推不挤慢慢走”;幼儿入厕洗手时可以说:“轻轻打开水龙头,小小肥皂擦一擦,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一搓,轻轻水冲一冲,小水池里甩一甩。”这几句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形象地让孩子们知道了洗手的程序,以及避免了他们长时间的玩水的行为。当每天午睡时,与其说“不能讲话,闭上眼睛”,还不如说:“轻轻闭上小眼睛,不吵不闹休息好”在老师用儿歌的形式来提醒幼儿遵守这些常规,幼儿不仅能接受,更能明确正确的行为,当这些儿歌成了约束幼儿的某些行为时,那么我们老师在带完一天下来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孩子们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引导,与其埋怨他们的不懂事,不如发挥一下我们的语言智慧,寻找一些适合他们,也能够他们接受的语言指令,相信我们会越来越轻松地面对一天的带班!

《【荐】《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