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4-01-07 23:59:22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三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三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三篇1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一位名叫格列佛的航海家因失误而误闯四座不同的岛屿,它们分别是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最后安全返回祖国的故事。

这本书表面看是一篇游记,但事实是一部讽刺、批判著作。通过不同的历险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丑恶面,以及作者对光明社会的追求与渴望。

格列佛误入小人国时,他发现那里的人们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分成不同党派。如穿高跟鞋的高跟派和穿低跟鞋的低跟派,他们常常为鞋跟高低而大动干戈。更有甚者,因为剥鸡蛋是先敲那一头而分成两个国家,一个国家主张敲尖头,另一个国家主张敲平头,闹得不可开交。这恰恰反映出当时英国党派相互之间激烈的斗争。

在大人国历险时,这里的巨人们从不为什么小事而争斗。他们国家没有坏人,从来也没有什么纷争,当他们听到格列佛对英国社会介绍感到非常震惊从而唾弃英国。这也正是作者所向往的美好社会。

在读飞岛国游记时,我感到那里的人们都有统治欲,一心想统治所有的国家,如果有那个国家不服从他们,他们就会遮挡着人家的上空,断绝人家的雨水和阳光,而且抛下石头砸坏房屋。这也正写出了当时的英国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

当读到格列佛误闯慧骃国时,我发现那里的马公民们都非常团结,而且品格高尚,绝不会有马公民干坏事。当格列佛向它们讲述自己的祖国的人与事时,马公民们都好奇人们为什么会干坏事。慧骃国也是作者向往。追求的光明社会。

这本书不仅充满各种奇思妙想,而且蕴含深刻道理,我希望我们人类像巨人国一样没有纷争、像慧骃国的马公民一样团结,这样我们的世界变成美好、光明的社会!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三篇2

这个冬天,我看了《格列佛游记》,收获颇丰,现在来分享一下它的内容和我的感想。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莱缪尔·格列佛,他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中念书,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一次,他乘的船不幸在塔斯马尼亚岛遇难,他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岛上居民身高竟然都只有六寸左右!可以想像在岛上的生活很奇特。回家两个月后,他再次起航,很不幸,他们又遇上了风暴,这次到达的竟是巨人岛。船员们下船寻找淡水,格列佛独自参观这个岛。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六十尺!接着,他又展开了第三次航行遇到了海盗,海盗将他放在独木舟上自生自灭,后来他漂流到了飞岛国,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非常封闭。在岛上住了五年六个月后,他回到了大陆。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个叫慧骃国的地方,那里的主人是马,是具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和礼节的马。在那个世界里,没有贪婪,没有欺骗,没有战争,没有陷害,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他们就是慧骃族。他们圈养一种叫做“耶胡”的人形怪物,让他们为自己劳作。因为人类的外形酷似野胡,又从格列佛口中得知人类有一些他们所不可理喻的“撒谎”、“贪婪”等邪恶行径,所以慧骃族的首领对人类十分排斥。在岛上生活了一阵子后,他就被首领放逐了。在海上漂泊之时,格列佛被一个商人救起,最后终于回到了英国。但是回到家中后,格列佛因为已经习惯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质,而不能容忍家人的气味,便买了两匹马,天天与他们谈心,安度晚年。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咽国,格列佛去过的这几个岛国和那些独特的文化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也喜爱旅行,读着读着,仿佛我自己也置身于那些奇风异俗之中,随着作者的经历或喜或惊,或乐或悲。作者生动的描述经常让我忍俊不禁,反复阅读,不能罢手。

然而,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内容引人入胜的,更是针砭时弊,讽刺了当时英国的现状。并且用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如慧咽国里把马作为高等动物,而人是低等动物,从这个特别的角度来提醒人们不能和耶胡一样粗俗、无礼。书中多次用人(马)或物来暗指当时英国的情况。作者用心良苦,希望人们看完他的书后能够多思考,并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三篇3

格列佛这3个字,一看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当我看完这本《格列佛游记》时,我再也不觉得这个人没什么了。

这本书第一站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确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他们的整只海军舰队。大致说来这是个十二分之一的微缩国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鸡鸭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复的提醒读者牢记这个比例。例如,小人国的国民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二个轮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难是怎样把作者抬到车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们用带子捆绑住作者的脖子、手、脚和身体;然后用像作者他们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绳索,一头缚在木柱顶端的滑轮上。九百条大汉一齐动手拉这些绳索,不到三个钟头,就把他抬上了架车……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进发……

在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显的渺小委琐。而我们庞大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如果我们也能让全国人民的雄心衔接在一起的话,我想这会儿,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国了。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同时,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苦。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缘故。

这个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一个层面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十分明确了——因为格列佛自己也变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不得已——因为他随时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伤害。

如此,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便进而转化为对普遍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评论就实例证。在第4卷,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马国,为了让他的慧驷马主明白人何以会义无返顾地去欺骗抢劫、杀人放火等。这是这本书的关键。

总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这种点评和讽刺,而让我喜欢。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