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奇为话题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好奇为话题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好奇为话题作文1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以好奇为话题作文2
阳光明媚,树林里的知了叫个不停,大桥下那清澈的河流在缓缓地流淌……整个乡下,美丽而祥和。
儿时的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六岁的我,和小伙伴们趁家长睡午觉的时候偷偷跑了出来,到树林里去逮知了。我们总是好奇,知了是怎么从蛹蜕变而来的'?知了有嘴巴吗?为什么有的知了会叫,有的不会叫?我们曾经在烈日下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想看看蝉的蜕变。虽然没有过一次成功,换来的只是满身的大汗和晒得黝黑的皮肤,我们却仍乐此不疲。
我们总是去抓鱼。记忆中,我们沿着小河一直走一直走,试图去寻找鱼群的来路,去寻找河水的源头,还有那小溪的泉眼。虽然换来的除了脚疼就是腿疼,还有回家后少不了的责骂,我们却仍兴致勃勃。
看着干涸的河底,我们会蹲在河边想:泉眼是不是偷懒睡着了?什么时候泉眼才会忽地一下就冒出来,滋润河底半枯的小草?如果大水蔓延了堤岸,冲毁了河边的树林、房子、土地,我们会站到高处,想:泉眼是不是贪玩跑了出来,以至于闯了这么大的祸?还是孙悟空要来这里游玩,龙王要在这里招待他呢?
生活在小山沟里面的我们,总是对山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山外面还是环绕的山吗?山外面也是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吗?
上初中了,我们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平原,看到了车水马龙,看到了霓虹闪烁……陌生而又新奇。我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彩虹的由来,水的分解,古老中国的历史……让我感到神奇而惊讶。
年龄变了,环境变了,不变的是跟儿时一样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我想,再过若干年,说不定我和伙伴们会驾驶着“神舟二十七号”飞翔太空,去探索更为神奇的宇宙世界了。
以好奇为话题作文3
我们的童年大概也就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度过的吧!碰到一切心奇的、感兴趣的事,我们都喜欢用手指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教导他要“敏而好学,上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他人的“好”,我们要览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总之“好”是事情的前提。有了“好”这个意识,才能去探索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所谓“奇”?只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利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索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然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的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以好奇为话题作文4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哼唱不已。她的指尖像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这清音,究竟从哪里来?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于是,一个清秀而又和气的中年女子出来,笑着嗔怪:“大清早呢!”随即两人消失于石板街的尽头。她们往哪儿去了呢?
寻找什么来解开我的好奇心?
恰是一曲《游园惊梦》。
“看人间姹紫嫣红开遍……”我追随着杜丽娘的心思解开这谜团。庭中美景固然惹人怜,但更惹人怜的是自己的肺腑;这城市里的美景固然绮丽,但最诱人的也是她骨子里的韵味呵!两千年来,是伍子胥的相土尝水,是干将莫邪的剑意人情,是馆娃宫里“嘎嘎”作响的木屐,是憨憨泉里不尽的清涟,筑就了这座城的风骨。好奇什么呢?我们好奇她为何这样清新动人,答案是隐逸在这时光里的。你可以说是山水沉淀了她,你可以说是她融入了山水;你可以说是吴人塑造了她,你也可以说是她哺育了这些人。我不禁莞尔,心头的疑虑也顿时消散,这些“从哪里来”、“如何来”,当这座城给了我们问题时,也便给了我们答案。
一花一世界,从那门前的流波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平江城的骨子。那便是她给我们的答案。
城的美妙,在于她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城的美妙,也在于她给了你最精彩的答案。
以好奇为话题作文5
大家有没有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好奇心在逐渐下将,因此,我们的创造力下降了,我们缺少创新精神。
在国外,有一位母亲,有一天指着盒子上的圆圈问自己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这是什么?儿子回答说:这是字母“O”,这个母亲先是很惊讶,这不应该是属于儿子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继而很生气,便将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法庭,原因是他们扼杀了儿子的好奇心,一个圆圈在一个孩子眼中可以想象于任何东西,而不是仅仅限制于一个字母“O”,而这个母亲仅用了一个例子就胜诉了。
在一片湖泊中有一只天鹅,而这只天鹅却无法飞上天,因为天鹅在起飞前总要先向前滑一段时间,而这片湖泊的面积太小,不足以让天鹅飞起,于是这只天鹅便被困在了这片湖泊中。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大的,如果你限制他们的思想,他们将像这只天鹅一样,被困在湖泊中无法飞起。
之前看到一组图片的名字叫“珠宝”,而点开之后发现,里面是各种壳类昆虫身上的纹路,摄影师将他们记录的如此细致,后来想,作者为什么取名为“珠宝”,而不是“昆虫集”呢?转眼一想,这便是我们庸俗的地方,这难道不是经大自然雕琢的珍贵的“珠宝”吗?试想一下,如果是我们遇到这类昆虫,是选择像摄影师那样去细致的观察,还是选择避而远之,我想也许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吧!所以,好奇心,我们不要丢掉它,因为它不仅有对世界的好奇,还有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中处处充满神奇的东西,所以要允许一些美丽的意外在你的生活中像花一样绽放,很多时候,当你看到一些真正美丽的东西之后,你会更加心怀谦虚;当你接触到一些真正优秀和精彩之后,你才知道人生该如何去努力,走哪个方向,该如何去自我完善。
以好奇为话题作文6
我从未想过,我会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感到好奇,还有那一方山水,一间老石屋和那一袭蓝色布衣。
那是几年前的春天,一场小雨刚刚下过。我去了天目山,这座山刚开始被开发。我想在它成为钢筋水泥之前,看看它最后的素颜。
绕过聚集的工程机械,爬上已经被剖开的山坡,我向着山的深处迈进。山路越走越窄,路边的野草却越发茂盛。雨后山间的空气清新而湿润,时不时飘来兰花的幽香。眼前的风景美的令我窒息,柔和的阳光挤过树枝,把金色的丝绸碎片细密的撒在布满苔藓的乱石上,布下圈圈耀眼的光斑。小溪清澈见底,细小的鱼儿在石隙间快活地穿梭。
山路逐渐被陡峭的巨石代替,石面上有规律的分布着一些坑槽,蜿蜒着通向山顶。当我手脚并用的翻过最后一座巨石,一间老石屋映入眼帘。它静静坐落在石山上,影子随意的斜映一旁。它的骨架是一块块透着黑色光泽的石头,多年的风雨已经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它身披一些瘦弱的爬墙虎,略显衣衫褴褛。我好奇的走上前去,发现屋后的巨石被琢成一个长方形石坑,山泉从石缝中偷偷地渗出来,汇聚成池。
随着一些声响,我绕过石屋,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位身穿蓝色布衣的老者正在专注的锄地,他头发灰白,整齐的束在脑后。个头不高,体型精瘦,长长的山羊胡飘在风中,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感觉呢!老者发现了我,却不惊讶,只是露出一种淡如茶的微笑。我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上前跟他攀谈,得知老者是在山间修行的隐士。他指着山下那些机械告诉我:那些人曾让他下山,远离这清苦的生活,他只是摇摇头拒绝了。他目光矍铄眺望着远方,喃喃自语:我不能让他们毁了这地方……
夕阳西下,我与老者告别。回首望去,老者坐在红色的余晖中,那瘦长的身影似一根旗杆,屹立在山巅。
我至今仍好奇于老者无畏的信仰和对大自然的痴迷。觉得一身布衣的他,那座石屋,那一方山水,都应永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