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导游词

时间:2024-02-28 21:27:24
九华山导游词通用15篇

九华山导游词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华山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华山导游词1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坐落于九华山街西神光岭头,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空。殿宇高15米,山门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引仰望,可见南门厅上方有两块横额。上额书“肉身宝殿”四字,楷书,竖匾四周镶饰立体花边,无署款;下额书“东南第一山”五字,行书,民国八年(1919年)闰七月青阳人施玉藻题。上署“浙江慈裕县信士董东海、董东福久感地藏王威灵,以助夙愿。”

殿前的东西厢房,底层均有房间。入内如平步登楼。东厢数间,为客堂和僧人寮房。西边数间,原为“佛教文物陈列室”。

殿宇面阔3间,进深16米,地平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玉塔基,上矗七层八方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背有佛龛,每龛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56尊,大小不一,以漆芋合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塔北门外有个半月形瑶台,台上铸有三座大鼎。其一,置肉身殿北拜台东侧,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其二,置肉宝殿北拜台中,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其三,置肉身殿北拜台西侧,高120厘米,口径109厘米,此处比殿南正门前开阔得多,香客多到此烧香拜佛。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池州喻成龙重修殿宇,正殿大门朝北,建有84级台阶。咸丰七年(1857年)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同治初山洪冲倒殿宇,继又重建。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殿南陡建8l级台阶。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44-1946年住持僧化雨。1947-1949年住持僧宝严。

1955年和1981年又两次重修。该寺殿宇宏伟,是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殿内汉白玉辅地,塔基上建有七层八方木塔,每层木塔有佛龛供地藏菩萨佛像。全寺建筑面积705平方米。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九华山导游词2

大家好!旅途劳顿一路辛苦,首先欢迎各位来到灵山佛地九华山观光礼佛,我姓万,就是九华山太白旅行社的一名导游,请允许我代表朋友们旅行社及其本人和司机向各位致以最真诚的问候,愿九华山所供俸的大愿地藏王菩萨保佑各位合家安康万事如意有求必应!

现在朋友们来到的就是九华山的肉身宝殿,说到九华山的肉身宝殿,不能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叫金乔觉,就是一个外国人,他来自古新罗,也就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东南部。据史料记载,金乔觉就是新罗国的一个王子,24 岁时削发为僧,并从新罗国航海来到中国。他遍游中国的名山大川,最后落脚九华山,结庐修行。并遵照地藏菩萨的誓愿:“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在九华山修行期间,金乔觉降伏猛兽,采集药草,一边为山上百姓治病,一边传经布道,广施佛法,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金乔觉渐渐声名远播,收了不少弟子。连当地的地方官也上山来听取佛法,并把他的事迹奏明了朝廷。

于就是,追随金乔觉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山高林密土地少,粮食不能维持山上众僧的生计,他们不得不食用观音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当时的人们把金乔觉称为“枯槁僧” ,称其徒众为“ 枯槁众” 。但越就是艰难困苦,金乔觉越就是信念坚定,更加赢得众人的敬重,连新罗国僧众,也相继渡海前来跟随。金乔觉九十九岁圆寂后,尸体历经三年都没有腐烂,面容跟生前一模一样,这些超自然的现象正和佛经上记载的地藏王菩萨相似。正好金乔觉法名金地藏,于就是,佛门确认他为地藏王菩萨转世,人们修建塔墓供奉,顶礼膜拜。自此,九华山便声名远播,成了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现在我来为您解释一下这“肉身宝殿”所供奉的“肉身”的含义。肉身,原意就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 肉身” 就是指高僧圆寂后,其身体虽经久远的年代, 却没有腐朽溃烂,保持着原形而栩栩如生。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肉身不同于埃及的“ 木乃伊”。在古埃及,殡葬仪式很简单,只需在沙漠上挖个浅坑掩埋,由于沙漠气候干燥,遗体接触到热沙很快脱水,细菌被杀死,自然作用形成木乃伊。后来的人工木乃伊就是在人死后,将内脏、大脑等组织取出,然后把尸体用药物处理保存。在中国新疆等地也曾经出土过木乃伊。 而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山中四季湿润,气候潮湿,不存在产生“ 木乃伊”的自然条件,肉身也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这种奇特的肉身现象,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

肉身宝殿内和它的文物展览室中,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有的还为皇室赠品,非常难得,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宝库。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这一天,就是九华山传统的庙会,全国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这里举行佛事活动,并聚集在肉身塔周围为地藏王守夜;附近城乡居民也纷纷上山进行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游客、香客成千上万,经声佛号昼夜不歇,香烟缭绕,鼓乐阵阵,呈现一派盛典景象。

九华山导游词3

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金乔觉来山后,居诠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结伴登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到得东崖,见岩洞内唯有释地藏孑然一身,闭目端坐,旁边放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数白米掺杂观音土煮的剩饭,众长老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肃然起敬。于是共同筹划兴建禅舍,供养地藏。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庙宇建成,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其大弟子、首座僧用瑜,身体力行,斩荆披棘,率众垦荒,凿渠开沟,造水田,种谷物,劳动自给,坚持苦修。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张岩,因仰慕地藏,施舍甚厚,并奏请朝廷将“化城:旧额移于该寺。郡内官吏豪族,纷纷以师礼皈依地藏,向化城寺捐献大量财帛。金乔觉,声闻遐尔,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继渡海来华随侍。

1000多年来,肉身宝殿虽有兴废,但迄今气魄非凡。肉身宝殿建于高台之上,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铺地,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阶。殿中央七层木结构的“地藏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骑着涉水如飞的“谛听”,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闵公。因为道明先入空门,成为父亲的师兄。塔的前后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两侧是十殿阎罗拱卫而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连游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或者以眼神示意。顺着雕梁画 ……此处隐藏10644个字……。能够看到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穿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

我们此刻还在半山腰,我看很多游客似乎都已经很累了呀,那我们停下了休息一会吧,大家能够拍拍照,此刻那里也是很美的,有没有一种神山住的地方那种感觉,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因为九华山的全景启示是更美的,可是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山峰,所以为了不虚此行,走吧,咱们一齐上,一齐加油。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最终登上峰顶,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觉得空气异常清新呢,并且在那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山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那里,还是不是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难得有这么新鲜的空气,大家可必须要到深呼吸几下,我们此刻就慢慢欣赏九华山的美吧。

九华山导游词14

公元794年,僧人金乔觉圆寂,享年99岁。依浮屠之法,生殓缸内,葬于神光岭上。三年以后,僧徒围着殓缸造塔,又在宽阔的塔基上兴建殿字,殿顶与塔顶相接。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即是著名的肉身宝殿。

肉身宝殿在九华岭西端的神光岭,万历皇帝赐名“护国肉身宝塔”。地藏菩萨的塑像,端坐在殿内的木质黄金塔内,金光灿灿。宝殿用白玉石铺地,四周环绕精美的石柱和木刻画廊。塔顶,也就是殿顶铺着古代的铁瓦。塔顶正门上悬地藏王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一千多年来,肉身宝殿虽有兴废,但迄今气魄非凡。今肉身宝殿系清同治年间所建,筑于高台之上,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铺地,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由地面进入殿内需攀登81级石阶,由肉身殿北大门进入殿内需攀登99级石阶。殿中央“地藏塔”是一座七层木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骑着涉水如飞的“谛听”,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闵公。因为道明先入空门,成为父亲的师辈。塔的前后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两侧是十殿阎罗拱卫而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连游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或者以眼神示意。顺着雕梁画栋的走廊来到殿后,有一个半月形瑶台,墙上贴个大字“布金胜地”。每当地藏圆寂之日,国内外香客都到此朝拜进香和施舍。

九华山导游词15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安徽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安徽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雪地理坐标为东经117°8′,北纬30°5′。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常

1。山水奇秀,风景名山

安徽九华山以奇丽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代李白游山时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并改九子名为九华。安徽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由于受构造、岩性及外力等影响,形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的雄奇秀丽的地貌景观。安徽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境内清溪萦绕,山西五条溪流汇于六泉口,经五溪河、九华河汇入长江;山南三溪和山东两溪分别流经三溪河、陵阳河汇入太平湖。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安徽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安徽九华山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冖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

2。地藏道场,佛教名山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萨道常它的开创人为新罗僧地藏,公元7世纪,在中国唐朝与朝鲜半岛频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圆寂后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故称金地藏。从此安徽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常唐时安徽九华山有寺院20余座,宋代发展到40余座,至明代更有长足的发展,主刹化城寺成为拥有数十座寮房的总丛林,全山寺院达100余座,香火兴旺为“东南诸山之冠”。于是安徽九华山便同五台、峨眉、普陀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清代安徽九华山寺院达150余座,由总丛林化城寺分衍出只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等四大丛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闻名于世。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后,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活力再现,旧貌重辉。现有各类寺院90余座,其中国家重点寺院9座,省级重点寺院30座;僧侣600余人,各类佛像万余尊,各种佛教文物2000余件。寺院普遍得到维修,佛事活动正常开展,对外交往活动频繁,安徽九华山佛教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泰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等佛教团体友好交往不断,先后有百余名僧侣出境访问。在当今我国佛教道场中,安徽九华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国际性佛教道尝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广泛赞誉,成为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3。历史悠久,文化名山

宗教文化与山水文化相融,大量的历史人文活动,使安徽九华山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文化名山。2000多年前,安徽九华山就有道家驻足,《福地考》称九华为“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动遗迹和道观遗址20余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华创建茅庵,佛教开始传入安徽九华山。唐时新罗僧创建地藏道场,“胜境巍巍,普放大光”;至明清香火极盛,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经久不衰。道教福地与佛教圣地使得安徽九华山声名大振,吸引了无数名流骚人纷至沓来。自李白之后,许多文人学者接踵而至,他们在九华或隐居山庄,著书立说;或创立书:,聚众讲学;或出入烟霞,参学访道;寄情山水,吟诗作画。安徽九华山有太白书堂、阳明书:、甘泉书:等20余处书:遗址。安徽九华山又为民歌之乡,汇集有儿童歌谣、劳动歌谣、仪式歌谣达300余首,很多带有佛教色彩,生动表达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历代朝廷也垂青九华,明神宗敕谕、赐银,清康熙、乾隆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安徽九华山先后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赐额。大量历史人文的活动,遗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安徽九华山有历史文物2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百件。对外开放后,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着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会”和佛教文化研究会,创办佛学院,开办文物馆,文化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这里的儒释道文化、鬼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异彩纷呈,令人惊叹。安徽九华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

《九华山导游词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