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书里写出不同人物的特征,深受读者赞扬。
书中最精彩的就是狂人日记那一篇,它讲的是旧社会上有一群吃人的恶魔,他们吃人,可是他们也被别人吃。作者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中存活了下来,但是作者还是在这个社会中看过吃人的。作者是多么希望有一个全新,美好的社会一个不吃人的社会。
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勤奋工作,不像旧社会只知道强夺,不工作。新社会的每个人都热爱工作,因为谁都不想要一个抢夺、吃人的社会,所以人人都在守护这一个和平美好的社会,新旧社会大不一样了!新社会中不会有吃人的现象,没有打架的情景,更没有骗取,盗用粮食的情况,一个又一个的可怕的情景都消失不见了。
新社会多好,我喜欢这个和平的新社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闲着无聊,我随手拿起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没想到不一会儿,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先说说这个题目吧!“朝花夕拾”,一开始我还不理解,后来通过阅读我便深刻地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朝”,是曾经;“花”,我想应该是曾经像花儿一样缤纷的童年和年轻时候的美好岁月;“夕拾”等到有了一定年龄的时候重新回想起来。
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一篇《狗、猫、鼠》。它写了鲁迅童年时的一件小趣事。文中说到:“有人说我是仇猫,原因自然是我写的那篇《兔和猫》。”读到这儿,我脑袋里就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会仇猫呢?后来,读着读着,我就找到答案了。原来,鲁迅老先生小时候养过几只隐鼠,隐鼠也叫鼷鼠,是鼠中体形最小的一种。正是因为隐鼠很迷你很可爱,所以鲁迅先生特别喜爱它。但是,有一天鲁迅先生家的长妈妈(保姆)告诉他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那几只小隐鼠被猫吃掉了。因为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很信任,也就没有怀疑消息的正确性。从此,他便有了仇猫的情结。凡是见到猫,鲁迅先生不是打,就是踢。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隐鼠之死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长妈妈,是长妈妈把它们踩死的!
读了这本书,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深入了。虽然鲁迅先生生活年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朝花夕拾》这本书却拉近了我们与鲁迅先生的距离。在字里行间,让我体会到鲁迅也是个凡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一样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编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了。”
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先生穿着长衫,点燃一支烟,编着文稿,偶尔摆弄一下桌边的花草,过得充满“生机”。绿色是希望,折一段的美丽便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狗 猫 鼠》,这篇文章读起来比较烧脑,一定要参考注释来看,对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人情小背景,都需要有所了解。
“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到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先生这段话短小,但容量很大。真真的“杀人不见血,骂人不带脏字。”
《阿长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人跟人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这变化可能是一个眼神,一次轻抚,一个微笑……
《朝花夕拾》其实已经读过三四遍了,很多文章在读书期间都学过,但这一次读却明显感觉到自己更认真,因为多了一份责任。希望能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我浅薄的见解。先生的文章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在字词的使用和语法结构方面不是完全跟现在的字词语法通用的,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太纠结于字词和句式,要注重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先生的文章像一杯酒,尝一口觉得辣,觉得难,觉得涩,但是细细品来,醇香无比,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初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唇齿间都是余香。初读时,你也许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细细想来,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谛,然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亦如这本《朝花夕拾》,我感受到的是信念的力量。
朝花夕拾中,写鲁迅先生年少时发生的一些故事,如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的事,父亲生病就医时……但细读下来并不是只有故事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想透过故事来揭露社会。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大众清醒。
站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去看战争年代的鲁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觉得这本书满含着无奈。一场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却有些人醒了,他希望让周围的人能清醒,然后一起逃出去。可周围的人却无法喊醒,鲁迅无疑是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们清醒,但这却收效甚微。
即使是这样,鲁迅先生也不愿意放弃,从《朝花夕拾》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信念,一种坚信,坚信着中国能够站起来的信念。在今时今日的我们身上有看到信念吗?有的人是有的,但大多数人身上是没有的,你没有自己坚信的东西,没有指路标,那必然会迷路,《朝花夕拾》中传递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人能从中参悟出更多的道理,指引更多人在信念的光辉下不断前行。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 ……此处隐藏4800个字……朽的社会的辛辣讽刺之味,尽管《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儿时往事的追忆,其中也不乏夹杂着对很多“正义之士”讥讽之意。但是细细品读,又可以发现鲁迅先生与众不同的好玩一面。
在阅读《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文章都有着讽刺陈西滢和徐志摩等人的话,在我看来,先生更像是与这两位文坛同胞玩了起来。例如《猫·鼠·狗》中:“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的。”、“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短短几句话引用陈西滢和徐志摩的话,再加上鲁迅先生特有的幽默语气,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直言不讳,敢说敢言的风格做派,讽刺了他人也自嘲了自己,又勾勒出先生的好玩一面,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想笑却不知从何而笑的感觉。由此,我对鲁迅先生和陈西滢、徐志摩之间的恩怨产生了浓厚兴趣。
原来,陈西滢与鲁迅先生曾进行过一场“笔上论战”。此论战以学生运动态度发端,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和反对学生运动方面,两人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因而引出了一场“笔墨官司”。除此之外,陈西滢也曾含沙射影的攻击鲁迅先生抄袭他人作品,在《致志摩》中认为鲁迅先生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根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一部分写的。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鲁迅先生发表《不是信》辩驳使陈西滢哑口无言。这样看来,鲁迅先生在文中多次对这位和他针锋相对的进行“游戏”,也是情有可原的。至于徐志摩,只是在陈西滢和鲁迅先生之间的对抗中被波及到的一员而已,如果不是在种。种巧合之下,以鲁迅先生和徐志摩所处的环境和各自的人际交往来说,二人根本不可能会有交集。
尽管在《朝花夕拾》中对陈西滢和徐志摩的讽刺有很多,但这到底还是一本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其中也处处充满着温馨与自然。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两篇就是《无常》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于《无常》,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鲁迅先生描述他当时看戏剧看到的有无常出现的曲目,大意是阎罗王叫无常去勾魂,这要被勾魂的人死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给他看病的郎中本事不到家,原本可以救治好的病人硬生生被医死了。无常见这个可怜人的母亲哭的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心软放了他还阳半刻。但阎罗王却将无常捆住打了四十个大板,“不过这惩罚,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看来鲁迅先生对无常还是很关心的,对于无常冤苦形象的描述更有种苦中带笑的滑稽感。这位无常如此与众不同,他心善,有人情味,与这样美好的无常相比较而言,那些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人君子”就显得虚伪而不堪入目,“人格”连“鬼格”都不如。也许无常的存在能给予鲁迅先生一些温暖安慰吧。
说完了《无常》就不能不说《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读完这一篇最深的感受就是全篇都明显留存着鲁迅先生儿时的童真童趣,一个爬树摘果子捉虫子捕鸟逃课上课做小动作的顽劣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到逃课的场景:“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写到读书也是饶有兴味:“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写到上课做小动作的更是让人感同身受:“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这样可爱又有趣的“小先生”哪能让人想到是由严肃甚至有些刻板的鲁迅先生描绘出来的呢?
读一本书,就是读一个人,通过《朝花夕拾》,我认识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内心还是充满欢乐甚至可爱的鲁迅先生。或许不只在《朝花夕拾》中,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在先生的其他文章中的细节处应该也能窥探出先生的玩乐内心。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4《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
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国庆放假期间,我无聊的没什么事情干,于是,我打算读一本好书。在初中,学了许多有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突然想看看他的作品,于是,便阅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
里面有一篇散文是我们学过的,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中乏味的读书生活,在上个学期,老师已经带着我们深深地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一些段落我还可以背出来,对于这篇课文来说,我已经十分熟悉。
其他的九篇文章都分别叙述了不一样却都同样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想把我我每一篇的感想都写下来,但是还是决定挑出我最深有感触的那一篇?
阿长是鲁迅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这篇散文记述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当时善良、朴实的特点,但她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唠叨着?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当她知道鲁迅先生一直很想看《山海经》的图画后,过了十几天或者一个月,她就把鲁迅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买来送给了他,我还记得她当时的那句淳朴的话语:?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让我感动了,这是多么可爱的保姆啊。我体会得出鲁迅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鲁迅鲁迅先生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从长妈妈身上,我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笔相当之好。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故事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小时的生活,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