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1-06 06:15:28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S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讲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从刘老师的言行中收到熏陶与教育。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

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议论与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

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 课件。

2. 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刘老师上课的情景。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7—12自然段,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以及作者对刘老师的情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含义。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作者回忆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述?

2.从这些典型事例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二)继续学文,了解放风筝的情景

默读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 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境界以及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境界以及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五)作业

七、说作业安排:

写一个春天的片段,要求最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我调整了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描述,从而发现力的存在,然后组织学生运用一组材料进行有关力的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和分析认识到“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这部分是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对这个实验的设计与控制是本课的难点。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游戏加深对力的了解,体验力的基本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是课外延伸,拓展对力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包括,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和方向。

3、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配合本课的教学 ……此处隐藏16346个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其他幂的运算性质一样,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讨论的,它既有对数的通性的概括,又有从数到式的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对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已有初步认识,但用字母表示幂的指数还是初次遇到,所以他们会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利用幂的意义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性质,再从一般到特殊地运用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同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计算时易忽略条件,以及把它与数的乘法相混淆而将指数相乘。因此,性质的正确应用是本节课学习中的又一个难点,突破的方法一是剖析性质的特征,和通过一组诊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比较异同,让学生总结出运用性质时的注意事项。

4.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 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6.教学手段

由于本课的引入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精美的图片,以及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7.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从天文中的有趣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特点,引入本节课题。

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独立求出问题中105×107=?。(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醒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不要将a+a+a与a·a·a相混淆。

设计意图:

通过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有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二 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首先把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讨论探索和解决下面的四个问题:

1、提出新任务:(课本P12做一做1)。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计算下列各式:

(1) 102×103(2) 105×108

(3) 10m×10n (m, n都是正整数)

2、提高任务难度:(P12做一做2)。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m×2n =?

m× n =? ( m, n都是正整数)

3、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4、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能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四个有层次的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赛一赛识记性质

2、除了记得准、记得快之外,衡量记忆力好坏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持久性和准备性。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针对此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借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发地产生对性质特点的探求的一种自身需要,并积极思索和回顾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性质的剖析:

( 条件是①乘法②同底数幂; 结果是①底数不变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给点时间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这个问题,可以不急于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之后再作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运算性质特点的探求,积极思考和回顾运算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运算性质的剖析,增强理解。

三 应用练习,促进深化

1、展示课本P13 例1,可由学生自行讲练,教师辅助。

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例2生活背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练习设计:

1、完成课本P14 随堂练习1,

2、闯关练习:

①x+x;②x·x;③x·x;④x·y;⑤x·y。

3、问题①:am·an·ap =?

问题②:am+n 可以写成哪两个因式的积?

3、如果 xm =3, xn =2, 那么 xm+n =____

设计意图:

前两个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消除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

后面两个问题和练习的提出,是为了检测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

四 提炼小结,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习。以及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五 布置作业,延伸学习

1、完成课本P14习题;

2、整理同底数幂乘法的探索过程,写一篇小论文。

3、自编一道最能代表个人水平的题目。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