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春节的作文1300字九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1300字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1天津春节的时段广义上是指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天津民间有“没出正月就算过年”的说法。但狭义上讲,天津春节当天仅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腊八节是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开始熬腊八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豆子、米、干果,给孩子们做还要放红糖、白糖。还有腊八蒜,把大蒜剥皮,泡入醋内,再加白糖,拌匀。过年时,人人吃饺子。等吃饺子时打开,那蒜就呈翠绿色,给白白胖胖的饺子又添一种美味。
准备过年,大人们忙,孩子们也忙。福字、吊钱儿、灯笼、窗花都是要买的(也有的自己做)。孩子们更是在烟花摊前挑来挑去,不买一大兜不行。最后大人带着孩子们去买各种各样的糖、蜜饯、干果。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要买齐全。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孩子们吃着糖瓜儿,等着天黑。吃饭后,大人带着孩子们去放焰火。屋内的人听到外面的烟花声一点儿也不会觉得烦。那些烟花把黑夜衬托得无比美丽。
这一天孩子们也要吃糖,街上卖的糖有长方形也有瓜形,这些糖统称为“糖瓜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嚼在口中又黏又甜。
关于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有个神为“灶王神”,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坏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今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吃的糖瓜儿,就是为粘住灶王爷的嘴而制成的。
最忙的日子莫过于二十三之后。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一次,各种食材更要准备充足,因为大多数的店铺都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什么鸡、鸭、鱼、肉、米到正月初一绝对难买。
到除夕,全天津都沉浸在热闹的海洋。家家都忙活着年夜饭,酒肉的香气飘散四方。大人孩子一大早就穿上新衣裳,收拾好自己就跑出去把对联、福字贴在门外,屋内就在窗户的玻璃上贴窗花、吊钱儿。家家熬夜,每晚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工作的人也都放假,抢票赶回家和家人过年、吃团圆饭。这一夜,除年级很小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守岁。
转天是正月初一,虽然还有些放焰火的孩子,但比除夕到腊月二十三这三天的少多,全天津大部分人都在休息。有的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去到亲戚家串门,给亲戚家孩子送红包;有的全家在家里接待客人(倒不分什么男女老少)。好多地方都有庙会。极爱逛庙会的是孩子们,是为看花灯,买些新年专卖的小玩意儿和小吃。
正月初六店铺开门,但也不是全部,还是有少数铺子继续休假。开门的铺子也不忙,还是可以抽点空去逛庙会。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高潮——元宵节。一个个圆圆的小汤圆儿,是孩子们的最爱。
街上,家家户户倒不至于张灯结彩,但都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灯笼。孩子们有的找大人领着到街上玩儿,有的在家里欣赏家中的纱灯。
正月十六春节就结束。孩子们再歇些日子就该去上学,大人们也该去上班。天气渐渐转暖,春天就快来。
这便是天津的春节。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记忆中的春节是从最冷的腊八开始的。
腊八那天,妈妈便开始制作香甜可口的米通,我们俗称“炒米糖”。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先是把糯米用一个大饭甑蒸熟,花三五天时间晒干,然后放在烧热的大锅上来回翻炒。一会儿功夫,蒸熟晒干的糯米粒便神奇般地迅速膨胀。再把膨化了的糯米盛放在大竹筐里,浇上事先熬好的糖浆,用粗竹筒把糯米糖浆压平,冷却后平均切成小块,就成了过年时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小吃。炒米糖制作完毕,就开始炒花生、炒瓜子、炸薯片、炸油皮、炸玉兰片……妈妈说,这些小吃一定要提前炒好,然后密封一段时间拿出来吃才不会上火。可我总是不听她的话,经常偷着吃,结果每每口舌生疮、痛苦万分的时候才后悔不已。这个时候,妈妈便会煲一锅一种长在田间唤作“狗贴耳”的下火凉茶给我喝。
当然,这段时间人们还会开始酿米酒。这种酒现在已经非常有名,很多商店超市和菜场都有出售。王安石诗中提到的“屠苏酒”我没见过,但对于“米酒”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我是喝着它长大的。小时候,家里只有在过年才会奢侈地酿米酒,平时大人舍不得用糯米酿酒喝——对于穷人家来说,酿酒是非常浪费粮食的。当然,酿酒也是挺有讲究的,每个程序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否则,一大缸甜米酒就可能成了“酸酒”而难以下喉。
等到各种年货都准备完毕,腊月二十五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年关”了。从这天起,年的气氛便越来越浓:先是噼噼啪啪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响,给人新年已至之感;再是家家户户忙碌着清洁整理房屋,俗称“扫屋”,又称“扫尘”。“尘”与“陈”谐音,寓意扫除过去一年的晦气和霉运,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写春联了。记得村里有个退休教师,写得一手好字。每逢除夕将至,村里人便会买上红纸、提上年货到退休教师家里登门求字。老教师头发胡子都已发白,喜欢在棉袄外面套一件黑长袍,清瘦的脸上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看起来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学究。只见他把红纸铺开,手握扫帚大的毛笔,颤巍巍地蘸上墨水,然后大笔一挥,那些字便行云流水般呈现出来。他写完后还会摇头晃脑地读一遍,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我喜欢一边看他写字一边模仿他的姿势,然后偷偷记住那些字的读音,久而久之,我比同龄人认得的字都多,而且全是 ……此处隐藏8559个字……,有两条红印子,动一动,弯都弯不过来。痛,我气愤极了!就在这时,一瓶不争气的酒滚了出来,我捡起一看,连崭新的标签上都有几条小脏痕。 还是继续上路吧。 总算到了外婆家,他们有说有笑的,可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闷看电视,想着心事。 过了几天,外婆她们家的人来我家了,礼物全放在书桌上,我翻着看着,看呀看……啊!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吗?标签上的几条痕迹还在呢! 是那瓶,一定不会错,绝对是那瓶! 我愣住了,春节,是一个欢庆的节曰,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盛大节曰,可是谁出的馊主意?为什么要送春节礼物,难道不送不行吗?而且最终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天,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可又拎回来了,有什么意思?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但愿以后过春节不要送这送那,在春节走动走动就是,没有必要非得送什么礼物,也更轻便! 简评:走亲戚,也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风俗,平时难得走动的亲戚,在这时也要亲热亲热。一般说来,是令人愉快的。而本文没有从众,又是做反面文章。当然,更妙是在讨厌中透露出一种明智的处世观,自然地鞭鞑了一些陋习。读完本文,也就会给读者一些警醒和启示。只是似有仿效的嫌疑。 春节随记 (3) 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 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 “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买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了几朵鲜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明亮的彩灯照耀得清晰可见,远处的群山也依稀可辨。随着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惊喜的欢呼声。小河之畔,时而隐现一张张仰望天空的笑脸。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 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走亲访友 “恭喜发财!”一阵阵问候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问候。而伙伴们则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钞票也多了起来,甚至手中还会赚得一大把香烟。而这大多是送给自己的老爸,有时也会试着抽一下,可咳嗽几声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们则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则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观看着TV节目,精彩的节目时而惹得老人们会心地笑个不停。 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流油…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9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